我們都會經歷失敗,一直都會。
我們可能會因為一次緊急會議而錯過客戶電話,也可能因為某個突如其來的項目錯過一場會議。有時候自己或者家人生病了,也不得不將原定計劃的優先順序進行調整。
然而,這些非系統性的失敗其實是良性的。
因為這在某種角度闡明,我們所有人掌握的資源都很有限。每個人都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去做我們想做的所有事情。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成年人,我們應該學會權衡:權衡那些互相沖突的目標,在自己所擁有的時間內盡量多完成一些。
非系統性失敗,會幫助你把握努力和方向之間的平衡。如果你偶爾失敗,說明也許你已經把握了正確的方向。但如果經常失敗,則意味著你不夠努力。
如果你從不失敗,那恰恰證明你在大多數項目上都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因為一般來說,在一個項目上花的時間越多,得到的結果就越好。然而,精雕細琢某一個項目,意味著你為其他事情分配的時間在減少。事情的關鍵在于,你要清晰明確每個項目究竟該付出多少努力,這樣才能照顧到絕大多數需要完成的事情,并一一做好。
你真正需要當心的是系統性失敗。
系統性失敗,指的是你有想要追求的具體目標,但卻一直未能達成。
它可能是一項重要目標,比如寫一本書或是申請一個獎學金,也可以是一項重要的日常目標,比如鍛煉身體或是健康飲食等。
系統性失敗的原因,歸結為以下3點:
短期壓力與長期目標沖突
這是最顯而易見的原因。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被吸引去完成短期目標,而不是花時間進行長遠規劃。大量研究證明,我們的大腦更傾向于完成短期內獲益的任務,而不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才會有成效的目標。
例如,許多人都曾對我說他們想寫一本書,但卻從來沒能真正實現。導致這一失敗的原因,就是總有其他一些事在占據著他們的精力,因此就不能在寫書這件事上有任何進展。
能夠實現長期目標的人,往往會打造一個規律的節奏慢慢向前推進。還是拿寫書來舉例,但凡我認識的成功寫完一本書的人,都會每周抽出固定時間來寫作。
周遭環境不利于實現目標
我們所處的環境,往往會驅使我們選擇做那些容易實現的事情,而非重要的事情。
查閱電子郵件就是個好例子。如果你像大多數人一樣,就會讓郵箱整天都處于登陸狀態。其結果就是,每當有新郵件跳出來,你就一定會放下手中的事情去查看郵件。這同樣也是在工作,而且比起做100頁的PPT和看電子表格要容易得多。每天將郵箱關閉幾個小時,就是掃除工作環境中干擾源的一項有效措施。
要想讓你的工作環境更具一致性,你就該為自己系統性失敗的目標設置提醒。即使電腦屏幕上的一張便利貼,或是把要讀的書放在手邊,都會有所幫助。近來有研究證明,這些簡單的提示會觸發行動,雖然你自己往往意識不到。
工作時間過長
許多公司都會制造壓力,讓員工在辦公室呆的時間越來越長。自相矛盾的是,這往往會增加系統性失敗出現的幾率。工作并不是鐵人競賽,不是只要堅持到最后就能取勝。
大多數人都會有一個每天最佳工作時長。比如說,我一天可以有效率地工作8-9個小時。一旦工作時長超過了這一區間,我便開始“假裝”在工作。我可能看起來很忙,但卻沒能在任何事情上取得進展。在最佳時長之后,花費在工作上的任何時間都是從完成其他目標的時間里搶來的。
要清楚自己的工作能力。該工作時努力工作,不該工作時就要舍得停止。這樣你就可以節省時間精力,來實現那些非工作上的目標。
下次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衡量一下這是系統性失敗還是非系統性失敗。當你意識到生命中的系統性失敗時,必須立即做出改變,否則你會不斷地失敗。最終,你生命中的系統性失敗將是“煤礦中的金絲雀”,警示你需要在行動中做出顯著改變。
最后,如果你總是經歷很多非系統性失敗,最好反思一下自己承擔的任務數量。也許你需要將一部分任務分給他人,以免開始遭遇系統性失敗。(Art Markman 文 來源:譯言網編譯:zjcdtc、很高興遇見你 校對:齊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