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天津訊 (通訊員 天仁軒)近年來,天津市和平區依托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成立推動高質量發展人才服務創新聯合體,通過機制革新、數智賦能、產才共融、生態優化等舉措,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探索出一條政府搭臺、市場運作、多方共贏的人才工作新路徑。
積極構建政府、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多方聯動人才服務平臺,創新機制,促進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建立“協同賦能型”統籌機制。強化聯合體成員單位主體作用,建立“輪值主席領銜+揭榜閉環管理”治理模式,每季度制定聯合體任務清單,組織專家學者、企業主體等“揭榜掛帥”,累計認領18項任務,資源匹配效率提升80%。創新“供需耦合型”融通機制。構建“需求—供給—共建”對接鏈條,定期舉辦供需對接會、產品推介會等,廣泛鏈接政府、高校、企業等主體資源,建立起“企業出題、高校解題、政府助解”的對接模式,形成對接合作6個,助力企業解決問題效率提升60%。打造“聚能輻射型”品牌機制。結合區域特色資源,推出“才聚和平、鏈聚和平、悅聚和平”人才服務品牌,聚焦政策宣講、精準對接、賽事承辦等8大模塊,布局品牌化活動,累計服務企業230余家、服務人才超5000人次。
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構建“一平臺、兩樞紐、三場景”智慧服務體系。搭建信息化平臺,建設“數據樞紐”和“服務樞紐”。開展人才大調研活動,摸清全區人才底數、了解企業需求,為精準服務重點產業鏈建設提供數據支撐。整合北京外企人力、中智等人力資源服務龍頭企業產品,為重點產業鏈企業提供豐富的人力資源產品包,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拓展招聘、培育、政策服務應用場景。舉辦網絡雙選會,精準發布崗位11244余個,吸引8101人次在線參與。上線“產教融合直播間”,組織人力資源專家、企業高管開展產業前沿動態、職業能力提升等專題直播12場,累計培訓300余人次。組織“云端政策解讀會”,圍繞“海河英才”落戶、創業服務、就業補貼等方面,解答企業咨詢400余條。
以人力資源服務為紐帶推動產才融合發展。“一鏈一策”開展精準對接。創新“需求清單+服務包”對接模式,推動人力資源企業逐條對接重點產業鏈,制定動態更新的“緊缺人才需求清單”,提供定制化、模塊化的人力資源產品包,實現企業需求與人力資源服務“一鍵匹配”,成功對接重點產業鏈企業33家。聯合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打造常態化“人才共享市集”,企業發布課題需求,高校團隊“揭榜掛帥”,實現校企供需精準匹配,其中“陸凱科技——天津工大訂單培養計劃”成為聯合體產教融合典型案例。
硬保障與軟服務雙管齊下,打造“一卡一專員一空間”人才服務體系,構建有溫度的人才生態圈。聚焦教育醫療、商務出行等12項人才高頻需求,設計“和平人才卡”動態服務權益體系,精準服務120余名聯合體重點企業高管及專家人才。組建20余名人才服務專員隊伍,建立“一對一”定向服務企業機制,建立工作臺賬,實行“掛銷賬”管理,累計收集問題48項,問題解決率達90%。建設“人才會客廳”,舉辦企業沙龍、產業園大講堂等活動9期,吸引超500人次參與,為人才搭建起交流互動、資源共享的優質成長空間,提升人才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