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就業事業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這一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這一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總體要求和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來,人社部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勇于擔當、真抓實干,推動就業優先戰略落地落實、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健全人力資源服務體系、持續優化就業公共服務,努力把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提高發展的就業帶動力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就業工作。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就業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戰略性基礎性作用,全面總結新時代我國就業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寶貴經驗,深刻闡明了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基本內涵、實踐要求和重點任務,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人社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更加自覺地把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使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提質擴容的過程,提高發展的就業帶動力。一年來,人社部門出臺一系列政策,充分挖掘各類產業鏈帶動就業潛力,優先支持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和企業,在推進動能轉換中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2024年以來,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1月—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98萬人,11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
4月,人社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實施先進制造業促就業行動的通知》,支持先進制造業發展,穩定和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更多吸納重點群體就業。
6月,人社部印發《關于強化支持舉措助力銀發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統籌用好人社各項政策措施,支持銀發經濟健康發展,助力穩定和擴大就業。
各級人社部門結合實際,促進產業與就業、企業與就業整體聯動、協同發力。北京豐臺區持續激活優勢產業和迭代升級產業吸納就業動能,在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區域優勢產業及科技創新等新質生產力行業挖掘就業崗位資源;發揮城市更新和產業煥新項目帶動作用,加大崗位供給。山西大同加快推動數字產業發展,拿出真金白銀支持數據服務產業發展,制定出臺專門的扶持政策,引進培育上海潤迅、京東物流等數據呼叫、標注類服務產業項目,帶動一大批年輕人就地就近就業。
為穩定和擴大就業總量,人社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于延續實施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的通知》,繼續落實和完善穩崗返還等助企紓困政策,深化實施企業吸納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直補快辦”行動,推動政策速享盡享,助力用人單位穩定崗位、擴大就業。2024年以來,共支出各類就業補貼802億元;減收失業保險費1309億元;發放穩崗資金204億元;對招用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的企業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9億元,惠及17萬戶企業。
各級人社部門積極推動各項惠企政策落地見效。內蒙古開展就業政策落地專項行動,采取“主動告知”“政策找人”等方式,推動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失業保險穩崗返還、一次性擴崗補助等政策落地見效,截至11月底,累計釋放政策紅利40.71億元。山東濟寧大力開展HR服務專員常態化聯系服務企業活動,深入企業宣講惠企政策,優化政策落實流程,積極落實“儒崗貸”穩崗擴崗專項貸款、一次性擴崗補助等惠企政策,全力幫助企業穩崗擴崗。
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全力穩住就業基本盤
重點群體就業關系民生福祉、社會穩定和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完善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
各級人社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始終把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綜合施策、多措并舉,著力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創業。
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6月,人社部啟動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利用100天時間集中為高校畢業生等群體提供超千萬個就業崗位。7月,人社部啟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對2024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登記失業青年集中提供招聘對接、困難幫扶等就業服務。
在春秋兩季,人社部組織開展職引未來——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專場活動,以應屆高校畢業生、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為重點對象,為高校畢業生求職擇業和用人單位招聘人才提供精準對接服務……全年不間斷的就業服務,有力推動了高校畢業生走好走穩就業路。
各級人社部門供需兩端同時發力,助力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山東大力開拓企業崗位資源,組織“職通央企”等就業專項活動,開展“民營企業服務月”活動,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助力民營企業招攬人才。四川成都全面落實校地協同工作機制,搭建校地協同促就業平臺,關口前置開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服務畢業生48.17萬人次。
基層天地廣闊,青春大有作為。5月,人社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24年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鼓勵各地緊貼基層需要,招募選拔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三支一扶”服務工作。2024年“三支一扶”計劃全國新招募4.3萬人,協調招募1155名內地籍高校畢業生到新疆服務。
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機制日益健全。寧夏持續做好“三支一扶”計劃招募工作,對到艱苦邊遠地區、老工業基地縣以下基層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等政策。貴州凱里堅持培養和使用相結合,實施“三支一扶”人員能力提升專項計劃,開展形式多樣的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其崗位適應能力、綜合素質和基層服務能力。
多措并舉服務農民工外出就業和就近就業。目前,全國農民工約3億人,其中,外出務工農民工1.9億人。1月至4月,密集開展春風行動等“10+N”品牌活動,舉辦招聘會15萬余場,提供崗位超9000萬個。為做好農民工就業服務保障,人社部等部門聯合開展“春暖農民工”服務行動,促進農民工安全返鄉返崗、穩定就業。
11月,人社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的意見》,明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農民工重點工作任務,提出14條任務舉措,強調要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維護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等。
堅持外出就業與就地就近就業并重,全力保障農民工穩定就業。甘肅做優做強“魯甘人力”“津甘技工”和“魯甘工匠聯盟”等東西部勞務協作品牌,以品牌促輸轉、穩崗位、拓市場。今年截至11月底,全省向省外輸轉就業227萬人。廣西桂林構建“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發展格局,開展“就業暖心·桂在行動”系列活動,鼓勵和支持鄉村特色產業和縣域經濟發展,拓展鄉村就業創業空間,有效促進農民工就業增收。
重視勞務協作與勞務品牌工作,健全機制、強化協同,更好發揮穩就業、促增收作用。11月21日—22日,全國勞務協作暨勞務品牌發展大會舉行。大會現場展示了251個特色勞務品牌,開展了勞務品牌工作賽、勞務品牌對接洽談等活動,進一步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推動勞務品牌高質量發展,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截至目前,全國培育勞務品牌2300多個,為實現農民就業增收、推進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
用心用情幫扶困難群體就業。1月,人社部、中國殘聯共同啟動就業援助月專項活動。活動以“就業幫扶 真情相助”為主題,集中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城鎮零就業家庭成員、殘疾登記失業人員盡快實現就業創業。
12月,人社部、財政部、民政部、中國殘聯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就業援助工作的通知》,部署推動加快健全及時發現、優先服務、精準幫扶、動態管理的就業援助工作機制,著力提升就業援助政策和服務精準性、可及性。
靶向施策,兜底兜牢困難群體就業底線。四川動態建立實名制數據庫和基礎信息、就業培訓、轉移就業、自主創業、公益性崗位安置的“一庫五名單”,統籌開發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30萬人,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海南依托遍布全省的200多家就業驛站,實現建檔就業困難人員走訪率100%。及時更新相關信息,調整援助計劃,提供針對性職業指導、崗位推薦、能力提升等服務。
健全人力資源服務體系,促進供需精準對接
AI智能人崗匹配系統、數智可視化人事服務工廠、HR數字員工小易同學……在第九屆人力資源服務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上,一個個新潮的人力資源服務項目讓人眼前一亮。
人力資源服務業是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完善供需對接機制,健全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
各級人社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在浙江寧波市召開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指導各地深化人力資源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8月,人社部、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市場規范管理的通知》,聚焦人力資源市場存在的虛假招聘、泄露求職者個人信息、就業歧視、違規收費等突出問題,針對性提出管理措施,切實保障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合法權益。
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同制造業深度融合。12月,人社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人力資源服務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更好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積極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為充分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供需對接,12月1日至31日,人社部組織開展全國人力資源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專項行動,積極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市場化社會化就業。
積極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作用,穩就業、促發展。湖北積極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促就業“三助”活動,引導機構參與各類就業創業活動,全省1000多家機構對接超1萬家企業,挖掘崗位10余萬個。廣西柳州市不斷深化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推行“一園多區多站點”模式,產業園聯合6所駐柳高校成立柳州高校畢業生就業聯盟,與各縣(區)合作建立10個人力資源服務站、39個工作點,為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提供就業服務。
優化就業公共服務,傳遞民生溫度
打開“江西就業之家”微信小程序,“找工作、找培訓、助創業、享服務、發布臺”五大板塊清晰明了。多位求職者反饋,就業之家極大提高了信息檢索效率,減輕了求職負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完善就業公共服務制度,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明確提出健全精準高效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
一年來,各級人社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著力打造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業公共服務體系。
3月,人社部、財政部印發《關于推動公共就業服務下沉基層的意見》,提出用2至3年時間,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領性的基層就業服務網點,推動基層就業服務便捷化、精準化、多元化。
建立全國統一的“一庫一平臺”,打造“大數據+鐵腳板”服務模式;鼓勵各地因地制宜自建“家門口”就業服務站、零工市場、就業驛站;定期組織職業指導師、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專家等深入基層服務網點,提供面對面服務……一系列推動就業服務下沉基層的生動實踐陸續展開。
云南以“幸福里”社區為龍頭,建設以零工市場、公共就業服務站點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支撐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實現產業發展、企業增效、群眾增收三方共贏。北京西城區啟動“一刻鐘就業服務圈”建設,依托街道政務服務中心等設置就業服務站點,廣泛摸查勞動力數據、采集就業崗位、發布就業資訊、開展供需匹配、實施就業援助和培訓指導。
優化公共就業服務,既要提高就業服務的便捷性、可及性,也要提高精準性、高效性。人社部堅持數字賦能,積極推進就業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實現“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升級。
各級人社部門創新思路舉措,推動就業服務更智能、更高效。青海不斷完善“青海e就業”一體化協同信息系統,多層級健全就業服務功能,優化重塑業務經辦規程,就(失)業登記等22項服務事項實現“全網通辦”,257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四川達州市搶抓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城市機遇,依托“城市大腦”,開發智慧就業應用場景,打造“云上數字達州·智慧就業”公共服務品牌,實現供需智能匹配、政策智能直達。
同時,各級人社部門持續完善創業帶動就業保障制度,提升創業質量,營造了良好創業環境。目前,全國人社部門建設創業孵化基地等各類創業載體近1萬家。
7月至9月,人社部在全國各地同步開展“源來好創業”資源對接服務季活動,重點面向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創業者、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及有資源對接需求的創業項目,通過搭建平臺、拓展渠道、營造氛圍,幫助創業者實現高質量創業。
9月24日—26日,“中國創翼”創業大賽暨創業成果展示活動在山西大同舉行。461個創業項目參與“中國創翼”創業大賽全國選拔賽和總決賽的角逐,超過50個優秀創業項目參加創業成果展示,有力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助力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各級人社部門全面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做強創業載體,優化創業服務,持續發揮創業帶動就業效應。廣西建立全過程創業幫扶機制,著眼全區產業體系和重點產業鏈,為返鄉青年創業者提供找場地、找平臺、找資金、找項目、找訂單、找技術、找人才、找導師等“八找”服務,推動“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轉型。河北石家莊市啟動創業孵化基地能力提升行動,通過典型示范,帶動全市創業孵化基地優化升級。
就業是家事,更是國事。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各級人社部門將始終牢記“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把就業當作民生頭等大事來抓,真抓實干、砥礪前行,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擦亮民生幸福底色!(房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