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創新監測評價體系,加強就業形勢研判和進展監測,推進就業評價改革。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就業監測評價體系,全面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跟蹤調查,將推動高校教育教學評估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有效開展。
加強就業監測評價,能夠科學研判人才發展趨勢及供需狀況。在人才培養環節中,就業工作并非居于末端,而是與前端的招生、中期的培養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將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就業質量反饋到前端,能夠為學科設置、資源配置等提供重要參考和依據。構建科學、動態、多維的就業監測評價體系,能夠有效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推動教育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定期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滾動調查,及時掌握就業市場崗位需求和畢業生求職意向等,有利于促進供需精準匹配、有效對接,提升就業質量和就業穩定性。
建立科學的就業監測評價體系需要從多個維度進行構建和完善。在時間跨度上,突破傳統短期監測評價局限,將評價周期延長至畢業后3—5年,通過追蹤畢業生職業晉升、技能提升、薪資狀況等數據情況,構建人才發展動態評估模型,為高校優化人才培養提供長期數據支撐,也為就業部門提供科學數據分析,便于精準提供就業指導和服務。在衡量維度上,構建畢業生就業率、專業對口率、人職匹配度、企業滿意度、社會貢獻度等指標體系,全面涵蓋就業數量與質量、個人發展與社會價值等多個層面,實現對就業狀況的全方位監測評價。
要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監測評價結果使用,健全就業質量反饋與政策評估機制,以科學的監測評價倒逼動態調整專業設置,促進學科結構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同時,以此為依據,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有效提升就業服務精細化、針對性,助力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